配资炒股 歼35舰载机和歼35A已经量产,但是在大约5年之后就有可能落伍?
有分析认为,歼-35舰载机和空军型的歼-35A已经开始量产了配资炒股,但它们都面临一个略显尴尬的局面:大约5年之后,就有可能落伍,很快被取代。
美国军事观察网站发表分析文章称,歼-35量产标志着中国海军进入了隐身时代,并升级为西太对抗的绝对核心,美国F-35的日子从此就不太好过了。文章认为,歼-35大部分技术源于歼-20,因此节省了很多研制发展的经费,这是中国体制的优势,让歼-35有极高的性价比。歼-35A也具备同样的性价比优势,使中国空军有了大规模装备中型五代机,从而快速替代四代机的可能。

然而,歼-35系列可能面临着一个生存危机,即服役不久后就会落伍,被其他机型取代,这确实有些尴尬。分析文章还指出,中国歼-36和歼-50两种六代机的原型机已经试飞,其中歼-50的技术跨度可能比歼-36小一些,研发速度也会更快,预计到2030年或稍晚一点时间就会服役。现在有迹象显示,歼-50同时也具有舰载型和空军型,而且因为中国的体制优势,歼-36和歼-35在很多基础技术上相通,不必像美国那样各个公司各干各的、另起炉灶,因此歼-36和歼-35的研制费用都会降低,同样具备较好的性价比。

不过,歼-35虽然有升级潜力,但歼-50出来后,海军未必愿意继续采购,歼-35很快就会被歼-50取代。以上是美国媒体的分析,至于有没有道理,大家自己去思考。但它确实触及到了我们五代和六代机交替交接的问题。我们研制六代机的速度会和歼-20的发展进度进行一定的协调,你看最近路面的歼-20S就是双座型,这个量产估计会持续到2030年前后或再过一段时间,到那时候歼-36、歼-50基本也就成熟了,开始完成交接。

那么歼-35的位置又会摆在哪里呢?
首先,歼-36和歼-50再先进,性价比再高,估计造价还是要比歼-35高很多,这就面临着一个成本问题。我们要保证一个基本的装备技术量,不可能都以六代机和歼-20系列为主,所以歼-35还是有相当长时间的需求,也就是说六代机和五代机会同时并存很长一个周期。即便是装备了六代机,甚至还会保留一些四代机,所以歼-35会有比较长的生存周期。以前我们也是这么走过来的,现在有了歼-20系列和歼-35两个系列的五代机,同时还要装备大量的四代机作为基础,甚至现在还有少量的三代机。
我们很可能在2030年之后开始装备六代机,但这并不意味着五代机和六代机都能同时出口,甚至歼-20都未必能够出口。那么在2030年之后,将形成量产型歼-36、歼-50我们自用,歼-20逐步停产,歼-35开始批量出口的一个大致格局。因此,歼-50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歼-35也并不是个坏事,反而能促进我们下定决心,加速国产战机的出口。
辉煌优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